|
[i=s] 本帖最后由 pengbangfen 于 2011-6-15 08:07 编辑 [/i]" O; Y1 D, K8 E' F+ |- O- T; Q* ^$ w
/ \. q, O; m6 k
[color=#333300][font=微软雅黑][size=12pt] [size=4]泰国位于中国和印度间的中南半岛之心脏地带,属热带雨林气候。举国上下尊崇佛教。多个世纪以来,一直是东南亚地区宗教、文化和多个民族的汇集地。泰国在地理位置上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位置,是东南亚与南亚,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的重要交汇点。历史上多个民族的迁移形成了今天的多民族国家,正是多民族的融合,特殊的自然环境使泰国形成自己的民族特征。5 K5 g% Y: n" N+ \
[/size][/size][/font][/color][color=#333300][font=微软雅黑][size=12pt][size=4]
* n( Y$ d* m; T' K6 q" R1 V(一) 爱独立。[/size][/size][/font][/color]% u5 \6 }* `; A' E
[color=#333300][font=微软雅黑][size=12pt][size=4] 这种“爱独立之性格,使他们能够渡过最险恶之政治风暴,使泰国成为东南亚中能护卫国家独立硕果仅存之唯一国家”。泰国在战后同美、英、法、苏、中等强国搞好了关系,终于使自己免于被定为战败国。这是由于“自由泰”政府继承了本国的历史传统,以灵活多变的外交手腕为泰国争取得到较好的国际地位。在这种性格的支配下,泰国人看上去显得优哉游哉,似乎事不关己。他们常常避免影响别人,他们通常回避冲突,将自己置身于事外,尽量不同别人来往。将加强自我修身放在很重要的位置上,甚至超过处理社会关系中复杂的矛盾,这会引起另一种结果。
+ v2 M* M# D, z% k7 n, a# s" v W, g' {[/size][size=4]
, q, j7 L+ `% y U8 P 当然,爱独立,回避冲突并不等于逆来顺受。历史上泰国曾多次受到外来者侵略,在反侵略的斗争中泰国人民显示了其顽强的意志。在泰拳上,我们可以看到这一点。历史上泰国经常和邻邦国家发生领土争端,战争不可难免,而战争中所使用的空手格斗术则认为是泰拳的前身。第二期世界大战之后,随着与拳击的结合,泰拳成为了格斗体育项目,与其他的格斗术相比,泰拳崇尚进攻、观赏性强,泰拳比赛以攻对攻,场面激烈、刺激,打斗场面赏心悦目。“进攻是最好的防守”。可见,泰国人民热爱独立的同时骨子里也很强悍。[/size][size=4] [/size]
( t+ q0 l( M o9 { |* `[size=4]
2 Z" H2 d/ m& ^& j* D5 Y (二) 包容忍让之胸怀。[/size]/ B8 o5 ?9 R- t2 m3 S2 T
[size=4] 在泰国直接反驳对方几乎是一件忌讳的事情,但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可以例外,例如在竞选时互相谩骂是可以接受的。别人的自尊被认为是非常重要,以至于不能被冒犯。有个故事中提到,几个泰国人在给外国人讲授泰语时,谁也不肯纠正外国人的缺点,因为他们不想因为指出外国人的错误而使其尴尬。
$ r6 I5 }% Z1 N5 x; x4 G[/size]
, Q6 L3 p5 F4 W) o8 d3 @3 ]3 c, n: Y[size=4] 泰国人尽量不会令别人不舒服或讨厌,在这种处事原则的支配下,他们也希望得到同样的礼遇。他们脸上常带着微笑嘴里说着“mai pen rai (没关系)”如果说这意味着泰国人性格中隐含着文雅的话,那么它能够化解随时发生的争夺。[/size]
6 K8 Q5 R9 j$ `( L) j[size=4]1 y1 k c# v+ L. J3 R6 r
热带雨林气候的地大物博是塑造过人心理状态的一个重要方面。泰国人的理念深深地根植于佛教哲学,这种理念把自我修养的意识放在社会生活之上。
+ y- [% @% ]3 X[/size][size=4], n1 | o& H. g! G ^' o0 R8 f
“泰国人的生活态度很文雅,天性中带有仁慈和丰富的情感,他们用平和超然的心态处理生活中的难题…….对泰国人来讲,生活本身就是一种消遣”泰国前总理、最著名的小说家普拉莫说。二战期间,泰国的村民曾给关在日本集中营的英国战俘送食物。当日本在1945年投降时,他们又以同样的热情给日本战俘送食物。/ C0 ]7 v* {2 D; x% [& h
[/size][size=4]1 q' L4 Q5 ]2 ~
“对侨居泰国之外国人,不但热情招待,对外人之宗教信仰及风俗习惯,亦会大度包容。”不作无理之侵犯或压迫,只要各行其是,不打扰他人,彼此之间,只要相敬如宾,就会相安无事。这一点,本地华侨人人可作见证,各同乡会所兴建之“风水”山庄或“义山亭”,在泰国随处可看到。泰国王公大臣大法官中不少有中国血统之士,他们就是完全泰化,一句中国话都不会说了,“时年八节”多数还是在拜祖。大多数泰人是佛教徒,孝敬父母,亦是佛家教义。南传佛教虽然没有祀祖的风俗,但对着中国人这种“慎终追远”之遗风,不但不会轻视或仇视,而且会衷心景仰的,这可能因佛教和中国儒家的礼俗同是东方文明吧!从这一点,可以看出,为何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东南亚各地华侨受了很多歧视和苦难,尤其在前法国殖民地印度支那地区华侨遭受惨绝人寰之命运,更是一言难尽。回顾泰国,华侨及华裔与本地人之关系,实在可说是水乳交融了,而同化速率比其他国家为高,所以第三个特征是:[/size]" D# U( B! O. q0 j2 d
[size=4]
: O/ p C& l$ ] @ (三) 吸收及融化之能力。[/size]2 ]. u) p9 T8 ]8 O$ l7 M2 ?
[size=4] “此种同化能力在古代使他们有益地选择地吸收了一些印度和高棉之文化,此同样能力一定会帮助他们成功地完成现代文化革命之大业”。当今的泰人来至四面八方,在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不断吸收外来文明以完成文化的进步。泰语属于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枝,与中国的壮语和傣语属相同语族。泰语在形成发展的过程中受到一些外来语的影响,对泰语有影响的语言主要有汉语、孟—高棉语、梵文、巴利文、马来—爪哇语及英语。泰语与汉语有100多个词汇相同。在今天的泰语中,外来词汇几乎要占到30%。泰语自古以来就吸收不少中国南部方言(主要是潮州话)、马来语、高棉语及孟语词汇,近现代还吸收了不少英语词汇。泰文是以孟族、高棉族的字母为基础,并吸收占婆、斯里兰卡的一些字母而创立。+ }5 I+ r! C5 B \1 s
[/size][size=4]
2 L: Q! q# `0 |: V: \- \ 泰国是一个等级制社会,人民尊重地位比他们高的人,但它与日本的等级制相异,甚至家庭关系也比东南亚的国家松散,这也意味着泰国人比较愿意接受外国人的影响,这是19世纪反殖民统治的历史所形成的东西。在以前殖民地时期的人们中尚存的自卑情绪在泰国消失,因为泰国的权利结构已完好无损地存在了几个世纪。 [/size]
* w5 |( O/ t% d* j1 X) z2 k[size=4]9 m! Z, d8 D I7 N8 w
(四)安详、平和的心态。[/size][size=4]
\1 @6 j( p9 ?3 ]对其他文化礼俗之包容及吸收,要在这里特别提出,因为这种安祥的文化态度和心埋,实在是泰国能够平安渡过现代重大变革历程之“秘诀”。佛教是泰国的国教,举国推崇。佛教有利于社会安定。佛教认为人的一切痛苦的原因来源于贪求欲望,而贪欲得不到满足时,就产生冲动进而发生争斗。要断灭产生痛苦的根源,就要灭除贪求欲望,获得精神绝对自由,达到最高的精神境界。泰国是个多军事政变的国家,自1932年建立君主立宪制政体以来,共发生过18次军事政变,平均每3年多就发生一次军事政变。然而,泰国的政变对社会的影响甚微。政变期间,商店照样营业,人民正常生活。无论政治舞台如何“变化万千”社会始终稳定如常。
- R" C, Y& s0 ?2 N: I[/size][size=4]: j# Q: h8 ~) f- [. s
泰国人有自己的活法。泰国人精神的追求重实,而避虚,重中和,而避极端。泰国人来自四面八方,长期以来形成了一种相互接受,民族融合的特性,同时,也受信奉佛教的影响,泰国人心地平和,不愿树敌。为了在复杂的人际关系中寻求快乐,泰国人有一个正确的方法,这种方法就是与同脾气的朋友或同事轻松愉快地呆在一起。它是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方面。泰国人的民族性更多的体现在维护生活的和谐环境。他们爱自己的国家,更多是把国家看成是赋予的一种生活环境。其实,这也并不表明泰国人不爱国家。关键时刻他们还是会挺身而出的。比如,当1997年发生金融大危机之后,人们争相把自己的金银珠宝拿出来向政府捐献。
) _0 ~/ _6 B! W' f7 l; q/ v[/size]
6 z) x# [% V/ `6 e[size=4] 泰国是一个很具民俗礼仪风范的国家。人民爱和平,重礼仪,是一个礼仪之邦,以“微笑的国土”著称。泰国人举止文雅,彬彬有礼,青年人温顺恭谦,老年人和蔼可亲,妇女端庄持重。性格平和、稳重,这种以礼仪、互助、宽容、谦让而成的风俗泰人数百年,数千年的文化和传统,随着血液遗传下来的民族性格。这就是泰国之所以被称为“微笑的国度”的精髓。
c7 m5 l9 p4 J" v# H: \+ ~[/size][size=4]
& m! |7 r, n g( @) e (五)强烈的个人主义和高度的纵容性。[/size]- w: ~* C+ D+ i2 j0 y
[size=4] 泰国人有两个明显的特性,即强烈的个人主义和高度的纵容性,泰人的个人主义,并不是基于对平等的权利义务观念有深刻的认识,相反的,他们认为权力乃是来至官僚阶级的权威,只有在个人无法逃避权威时,才有义务,因此如此技巧的把义务推开,而又不受政府、法律的制裁,则是人生一大乐事。这种民族特性很难让泰国的民主政治有好的发展,民主政治的基本原则之一是,法律之前人人平等,一切权利义务平等,人人只想吃白午餐,只享权利不尽义务的国民性格,阻碍了泰国政治的发展。[/size]
) }. O6 u u4 s: r, h" ^& j- K) M) R
[size=4] 泰国人的这种性格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泰国的官僚体制派系盛行,一个具有企图心的政治人物,必然会运用各种关系扩大其势力范围,吸收更多的随从者;反之,一个官员想保住官位不断升迁,也必须依附派系,与高级长官建立主从关系,当然,其长官亦复如是。如此,有许多上下关系所构成的垂直的网状派系终于形成。由于这些派系成员,都为现实的政治利益而结合,因此,派系的团结性并不强,尤其是小乘佛教认为一个人的荣禄地位,全是由他前世累积的功德而定,是一种非人力所能改变的因果关系,因此,当一个人在官僚系统中胜出,前途似锦时,大家便认为他有阴德,于是竞相投靠他门下,一旦他失势下台了,便认为他的阴德已经用尽,一哄而散。这种纯以阴德论英雄的认识观,让政变频繁的泰国仍能维持稳定的社会秩序,每次政变伤亡都很少,大家都不愿为抽象的理念争得你死我活,只重视现实的利害关系,从个人婚姻到国际关系都是如此,因此泰国人很少吃过亏。' r, ]( K& M: a0 v
[/size][size=4]& Q& l* t: l0 M8 ?1 g7 i
热带雨林气候的地大物博是塑造国人性格的一个方面,泰国由于其独特的自然环境,悠久而复杂的历史,从而呈现特殊的民族性格。在这些特征中,有的有利于国家的发展、社会的稳定;有的则阻碍了社会的发展。但也许在这种矛盾的环境中,在复杂与简单,稳定与不稳定的社会中,泰国人民找到了自己的生存法则。记得有位作家说过,理想的男人应该有具有“大鼻子白人的道德准则、中国人的勤劳和泰国人的精神”。这种精神是:“爱好和平、知足常乐、关心别人和适可而止。”,这也许就是泰国的魅力所在。
- y& I( s( w5 J[/size][size=4]
7 C- O; T {1 K! n
' F% |7 p; W- K' z" \& D[/size]
. H: x; C5 M8 L; b. Y8 X g6 Z[/size][/font][/color] |
|